公元697年,76岁的女皇武则天做出了一个让整个朝廷震惊的决定——她召见了年轻俊朗的张昌宗和张易之兄弟,将他们引入宫中,成为自己的男宠。对于这个决定,朝中诸位文武大臣纷纷表示强烈反对,认为武则天已经年老体衰,身体每况愈下,养男宠不仅对她个人没有任何好处,甚至可能会对朝廷的稳定带来不利影响。然而,女皇并未理会这些反对意见,反而对张昌宗、张易之兄弟厚加宠爱,给他们赐予了高官厚禄,并且让他们参与朝政事务。张氏兄弟因此得以在朝中快速崛起,变得越发骄横跋扈配资知识信息服务,甚至开始在朝堂上为所欲为,这一切令许多大臣不禁感慨:“女皇武则天,年老之后真是越来越糊涂了!”
然而,时光流转,八年之后,当“神龙政变”发生时,众人却猛然意识到,武则天当初的“养男宠”之举,原来是她早已精心布下的一个大局,目的非同小可。她的这番手段,堪称高明至极,深思熟虑,早就为自己的继承问题埋下了伏笔。
展开剩余73%那时,武则天面临的最大困扰便是皇位继承问题。为了寻找一个合适的接班人,她决定召见了当时名声显赫的狄仁杰,向他征求意见。在会见时,武则天直言表示自己倾向于让侄子武三思继承皇位。狄仁杰听后,毫不犹豫地指出:“陛下,唐朝百姓至今仍深怀对先帝的感恩之情。如果您要选立继承人,我认为庐陵王李显是最为合适的人选。”这一言直指朝堂的根本,令武则天不禁陷入沉思。狄仁杰继续说道:“太宗皇帝曾亲自征战四方,开疆拓土,建立了唐朝的伟业,江山社稷应当由陛下的子孙继承,而不是外姓之人。而且,侄子与儿子相比,谁更亲近呢?”
在狄仁杰的劝解下,武则天的心情变得愈发复杂。她意识到,如果立武三思为太子,势必会与李唐皇室发生冲突,甚至可能导致两大权力集团的内斗。为了避免这一局面,武则天经过深思熟虑,决定采取一个巧妙的策略:制造共同的敌人,将武唐皇室和李氏皇室的关系加以紧密结合。她的手段,的确非同凡响。
于是,在公元697年,武则天召入宫中的张昌宗和张易之兄弟,成为她的男宠。尽管两人并无学识,武则天仍旧对他们加以重用。张昌宗被封为银青光禄大夫,张易之则被封为邺国公,二人开始在朝中权倾一时。随着权力的日渐膨胀,张氏兄弟逐渐掌控了朝政,甚至令许多文武百官不满,导致朝中风声鹤唳。
正是在这一背景下,张氏兄弟的“肆意妄为”引发了李唐皇室和武氏一族的联合反应。李显之子李重润、其妹妹永泰郡主李仙蕙,以及武氏一族的魏王武延基,三人在暗中密谋反对张氏兄弟的横行霸道。然而,这一阴谋却被张昌宗和张易之得知,他们迅速向武则天告发了此事,导致李重润、李仙蕙与武延基三人惨遭武则天赐死。这一决断,彻底将李唐皇室和武氏一族的命运牢牢捆绑在了一起。
在神龙政变爆发的前夕,张柬之与朝中一众文武官员联合起来,发动了这场反叛,将张氏兄弟和他们的党羽一举剿除。在这一关键时刻,虽然李显接手大唐江山,但武氏一族的掌舵者武三思并没有反对政变,反而在关键时刻提供了支持,确保了政变的成功。虽然张柬之之后多次上谏李显,要将武三思一族连根拔起,但李显并未采纳这一建议,反而继续赏赐武氏一族,因而保持了与武三思的良好关系。
事实上,武则天早已意识到,李唐皇室与武氏一族之间的关系愈发复杂、紧密,她的这一手段正是为了保证两者间的联盟关系,确保她的政权在李显继位后能够平稳过渡。最终,这一切都为武则天的权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确保了她在历史中的影响力。
从这一系列的布局来看,武则天无疑是一个极其高明的政治家。她巧妙地利用了张昌宗与张易之的权力膨胀,成功促使李唐皇室与武氏一族结成了深度合作关系,为后来的神龙政变埋下了伏笔,最终实现了她的政治目标。在这个过程中,女皇的远见与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,证明了她不仅仅是一个掌控权力的女性,更是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政治家。
发布于:天津市欣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